中国打篮球的人太多?
1.篮球在中国普及程度远胜足球,主要原因是具有比较成熟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体系,这个在亚洲只有日本、伊朗和泰国可以比一下(菲律宾不谈);
2. 中国篮协比起足协,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首先没有官僚气息,办事效率高,有实力又敢做的决定当然会受到广泛支持;其次对青训很重视,从NBL到CBA各级联赛的青训体系很完整;最后没有管不住的小孩子,中国小孩子的自律性很高——不像足球队里个个都是“刺头”。所以中国一直有自己的青年人才储备,而不是像巴西那样完全拼凑起来的国家队;
3. 中国球员的个人能力可能差一些,但是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很强。你看姚明当主席后为中国男篮付出的心血,王非指导、阿的教练为了男篮呕心沥血,周琦、丁彦雨航等新生代的努力和付出。这些是建立在浓厚的篮球氛围基础上才能产生的效果。而中国足球的氛围……嗯,还是不比较了,容易吐。
总之,希望中国篮球越来越好,早日跻身顶尖水平。
对于“中国打篮球的人太多,使得篮球水平降低”这样的说法,其实大家不要觉得奇怪,国外确实会有这种说法,而且不止在中国,在各个大国都有类似的说法,只不过程度上略有不同。毕竟这些国家人口多,喜欢一个具体项目的数量就非常大,相对应的基数也就更大,那么从百分比角度来说,出顶尖选手的概率看起来就会降低,这其实只是一种假象。
其实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或者其他什么国家,真正能打高水平篮球的都是极少数,从这个角度来说,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这样,在中国打篮球的人,绝大多数也都打不了职业联赛,他们当中很多人连省一级的联赛和大学生联赛都打不了。所以那些人口大国的篮球水平和人口小国的篮球水平,完全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和阿根廷的人口差了40倍,但是这两国的篮球水平没有差太多,中国和新西兰的人口差了70多倍,但是中国打新西兰也赢不了。
也就是说,从比例上来说,确实一个国家人口越多,相对来说打篮球的人越多,真正能站在球场最高舞台的人就越难,但是这种不同实际上并不是影响两国甚至多国篮球水平比较的主要因素。阿根廷、新西兰是世界篮坛大国,中国也是篮球大国,实际上这些国家只要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接近或者过了百万大关,实际上比例上已经差不多了,后续再增加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数,对整体水平影响其实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