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胶皮打底起什么作用?

糜妍熙糜妍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做过一些研究,发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帮助题主和球迷朋友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原理。 首先明确一点:无论用什么胶皮,无论怎样使用和搭配底板,乒乓球运动的根本规律是相同的——来球旋转方向与击球发力方向成正比。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当来球为左侧上旋时(右侧同样适用),如果接球方右半身体格相对开放,且左膝盖有一定的伸缩性,则更适合使用正手进攻型打法;而如果接球方右手力量较强,则更能适应反手攻球或反拍防守的打法需求。反之亦然。

所以,无论是“胶皮的种类”还是“底板的类型”,在选择的时候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当然,作为爱好者我们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材)。因为任何器材在正确地使用下都能达到“以球会友”“增强体质”的目的。 那为什么还要分“颗粒结构”、“海绵厚度”呢?因为这两项因素直接决定了我们使用的“发力方式”——而不同的发力方式最终会导致“打球手感”的不同。虽然大多数人都懂得向前用力打乒乓球的道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掌握这一发力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初学者在使用较“扎实”的海绵和较“高弹”的胶皮才能打好球的缘故。

在掌握了上述基本理论之后,我们来看看题主的问题——“单论海绵厚度哪种最好?”这个问题问得有些狭隘了——应该说,哪一种海绵都不能单独“最好”! 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可能就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会“更好”些吧。例如,当你希望你的球技能更快提升时,你可以考虑更换一块较“薄”的海绵。因为在相同的基础上,海绵越厚,所需掌握的发力技巧就越复杂,你调整所需的时间也就越多。而在初学阶段来说,时间就是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不建议使用海绵太厚的套胶。但如果说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想进一步提升,就可以考虑换一块稍厚点的海绵。至于海绵厚度跟性能的关系,在这里也无需多说,乒乓球器材店都有得卖,你去试试看就能体会到了。

最后补充一点:不同人打完球后,手感所感受到的力度大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每个人肌肉素质的差异所致,并非是因为器材关系。例如,有些人手指、手腕、手臂等部位较细的人,往往感觉力度很小;而有些人由于体脂比例偏高,每次打球都会出一身汗,这种人的感觉就会比较强烈一些。所以,这里所说的“力量”都是相对于同一类人群而言。

淳于丽睿淳于丽睿优质答主

市面主流胶皮分为正胶、生胶、长胶、反胶等。正胶、生胶、长胶等颗粒向外的胶皮,一般都不需要打底胶。而反胶,就需要打底胶。因为反胶颗粒向内,摩擦性能非常好,粘海绵时候的胶水也会被反胶的摩擦组织吸入一部分,导致粘合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反胶的外层橡胶皮容易脱落海绵(脱层),打底胶可以加强反胶同海绵之间的粘合度,防止脱层,延长球拍的使用寿命。

理论上讲,只要是乒乓球底胶,都可以用在胶皮同海绵之间打底。但是,由于胶皮材料和制作用的胶水的异同,不是什么底胶都能完美的兼容所有反胶。比如日本制的胶皮,由于颗粒向内的反胶会吸附部分胶水,导致粘合时的海绵受力不均匀,容易出现凹陷现象。(在海绵表面打上底胶,由于底胶有一定的厚度,并且会变硬,就给海绵表面起到一定的平整作用,这就防止了由于反胶的特殊性粘合过程中出现凹陷的问题。)

底胶的主要成分和海绵一致,都是橡胶。而橡胶有软硬性差别,硬性橡胶成型好、寿命长、摩擦系数大,软性橡胶弹性好。所以通常底胶比较硬,而胶皮和海绵的橡胶成分比较软,使用底胶的目的就是为了胶皮和海绵提供更好的粘合度、耐打性。

底胶有无颗粒的、有镜面的,也有仿颗粒的。主要是受不同厂家的加工工艺和习惯影响,以及出于成本的考虑等等。一般无颗粒的底胶更加适合于粘合生橡胶比较硬的欧、美产反胶。镜面底胶、仿颗粒底胶适合粘合日本产或国产反胶,可以防止凹陷现象。在选购时候可以问一下卖球拍的店家。

附:粘球拍的胶水有快干和慢干之分,快干胶水粘合度高、干的快、耐打,但气味较浓,慢干胶水粘合度低、干的慢、易脱层,气味清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