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合力发球谁发明的?
这个合力的发球,其实还是有人提出过,并且实践过的!不过效果并不明显,并没有推广开 来! 这个要追溯到2014年,当时中国有个著名的乒乓教练叫邓亚萍,当时她执教深圳大学队,手底下有两个很厉害的女生,一个叫陈幸同,还有一个叫李佳燚(后面文章里简称她为李)。这两个人都是直板反胶打法(后来李改成了正手进攻),擅长打快攻。 但是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发球不太好,尤其李的发球更差一点。所以两个人经常是负多胜少(和实力强的对手交战时常败北)。当时深圳大学想出了一个战术,利用陈和李小球的快速,先声夺人,然后陈或李利用发球抢攻去得分的战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先后击败了好多强队的组合,让深圳大学队排名一直靠前(因为深圳大学的综合实力比较强,加上两个女将外,还有好几个好手,所以总是能取得胜利)。
可是这个战术到了决赛却不好使了........因为对手太强了,一个马龙+许昕的组合随便就能把深圳大学的几个主力掀翻,而且打得很快,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毫无还手之力。这个比赛也直接成就了后来的大满贯得主马龙。 而这个发球是需要三个人配合才能完成,需要一个人发球,另外两个人协助接发球。具体技术动作如下(以左手持拍为例) 第一个动作为发球,第二个为发球后的掩护,第三个为追身进攻或是继续防守,取决于对方回球质量如何。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世界乒坛上还是无名小卒,当时世界乒坛霸主是欧洲人,在欧洲乒坛,匈牙利人更是叱咤风云,人才辈出,尤其是匈牙利的双打选手,令天下英雄望尘莫及。匈牙利双打的高超技艺使各国选手望而生畏,当时匈牙利双打选手在世界乒坛横行,令对手毫无还手之力。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亲自的组织下,中国组建了第一支乒乓球队,我国第一代乒坛名帅徐寅生教练就将16岁的王家声和14岁的李友根调入国家乒乓球队,在两位教练的精心指导下,王家声和李友根刻苦训练,很快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运动会的双打冠军。正当王李二人踌躇满志志凌云,准备在世界乒坛大展身手,为新中国争得荣誉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难题:他们遇到了匈牙利双打高手贝拉·根德拉和史蒂芬·柯歇尔,王李二人和匈牙利选手遭遇,很快就败下阵来。
王家声善于进攻,李友根防守出色,按当时的习惯的训练方法,王家声打右场攻球,李友根打左场防守,结果匈牙利两名双打将王李二人的习惯进行了很好的研究,他们根据王李二人的弱点专门制定了战术,让根德拉进攻王家声,让柯歇尔死盯李友根,王家声进攻虽然凌厉,但是根本打不透根德拉的严密防线,而李友根的防线又被柯歇尔给攻碎了,王家声和李友根就这样在匈牙利的钢铁防线前毫无办法,他们想改变传统的打法,又找不到出路。王李二人感到很苦恼。
徐寅生教练见王李二人在匈牙利双打下输得非常窝囊,自己作为教练也很着急,正在为王李二人作何打算时,匈牙利双打贝拉·根特拉和史蒂芬·柯歇尔也来到北京参加比赛。徐寅生教练就派人搜集根德拉和柯歇尔的录像,他看了根德拉和柯歇尔的录像后,又观看了王家声和李友根的比赛,看到二人的实力都不错,想改变王家声和李友根的老打法,于是将王家声和李友根叫到一起,向他二人授计。
徐寅生教练分别观察了王家声和李友根的比赛录像,他根据他二人的优缺点,决定改变老的搭配方法,让王家声在中间场当主将,让李友根和王家声交叉击球,由王家声负责打攻球,李友根专打削球,王家声在中位场来组织进攻,王家声负责杀球和突击,李友根专守,并伺机反攻。王李二人对徐教练的新战术感到很兴奋。经过刻苦训练,王李二人掌握了合谋发球法,交叉击球,他们在参加友谊赛中一举击败了匈牙利的根德拉和柯歇尔。后来王李二人一路走红,成为中国世界乒乓球队的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