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吃面条?

晏光六晏光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早上面条晚上馍”,这句谚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 面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主食之一。北方人以粮食为主,米面搭配,或制作成馒头、花卷、油条等面食;南方人则更青睐米类,制作成米饭和米粉。 那么,你知道我国最早的面食是哪一道吗? 答案是:汤面!

早在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年—前156年)就有了关于汤面的记载了。《史记·张丞相列传》中有载:“(绛侯周勃)待酒食,召有司行事,而自坐法度,毋失节奏……可饮三爵而止。”这里的“可饮三爵而止”的“可”就是“允许”“准许”的意思。从这句来看,当时已经有人喝过三道汤了,按照现在的计量单位来算的话,每道汤之间应该间隔20分钟左右。 其实,在汉代之前,人们吃汤面可是要先“吹”一下的——用嘴对着汤面吸气,让汤面浮起来,然后再下箸(筷子)吃饭。这跟现在吃汤面之前吹一口气再吃饭的动作简直一模一样。

到了唐代,吃汤面的习俗仍然流行。《唐语林》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李卫公(李靖)初平突厥,有功,赐宴太庙,上寿未终,天子令卫公回家,路逢一妇人,貌甚美,衣甚鲜。公谓左右曰:‘此妇可为妾,乃赐我也’。于是带归第。俄而酒醉,相谑之际,妇人白璧一双。”李靖平定了突厥,受到唐太宗的宴请,刚喝完三道汤,尚未来得及吃菜,就被太后叫回家中陪妻子过生日去了。

看来古代也有“酒饱饭足”之说呀!

沃恩娜沃恩娜优质答主

中国是面条的发源地,中国面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1900年的东汉中期。西汉时期出现的“汤饼”是面条的雏形,东汉时期厨师制作面条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释名卷十二·释饮食》:“汤饼,熬鸡猪肠汁煮之,曰桐卿,江东或谓之‘煮饼’,而北方谓之‘汤饼’也。大者曰‘匾食’,匾,扁也;言象饼之大而扁也。”,北朝《齐民要术》中详细记录了制作面条的方法

中国人的传统面食种类繁多,在北方很多地方的过年习俗里做面条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年夜饭里常有面条,初一早晨也多以面条为饭菜。除夕夜吃面有长一岁之意,初一吃面也寓意着长寿。也有地方的大人在小孩过生日的时候要做面条汤,意为给小孩增寿。在很多地方的风俗里,吃面还具有送穷灾的意思。在过年时给亲友提一条煮好的面叫“提喜面”,让亲友过节吃,以此表达自己的情谊。

中国的面条品种极其丰富,在世界上产量第一,年产量约4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将近四分之三。主要产区为黄淮海、长城沿线及黑龙江、吉林、山西、陕西等地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