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运动员有哪些?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乒乓球运动员王浩,第一次看到王浩的比赛视频,是在01年釜山亚残会上,那时候我才读初一,记忆格外深刻,一个高大强壮的运动员,却戴着眼镜,坐在轮椅上打球;还有一次在东京参加世乒赛,进入男单四分之一决赛,再次引起我的注目,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运动员,竟然有着惊人的爆发力,用近乎常人的速度奔跑,抢球,击球 。
第二次是在看伦敦奥运会,终于看到王浩作为正常人在赛场上的比赛了,当时还在想,原来他可以把轮椅丢到一边,然后和普通运动员一样在赛场上奋勇拼搏啊!真替他高兴 。之后就在网上看到了他退役的新闻。
再就是盲人按摩运动员宋鹏,08年北京残奥会,盲人门球决赛,带领中国队夺金并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里约热内卢残奥会,盲人柔术决赛,为中国队赢得里约残奥会首金。
最近在看东京残奥会,看到杨超,一名年轻的羽毛球运动员,15岁时因一场车祸导致身体瘫痪,开始打羽毛球,通过训练,从最初不能自己发球、接球,逐渐练到了现在能和其他选手对抗的程度。
在21日的女子五十米蝶泳比赛中,来自山东的蒋海越游出了57秒53的成绩,刷新了由她自己保持的59秒44的残奥记录,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东京奥运会的又一夺金项目。这位身材娇小的游泳健将,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她是2016年里约热内卢殘疾人奧公會世界錦標賽15金牌得主和多项世界纪录保持者。
举重、田径
中国残疾人体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举重、田径等基础大项竞技水平从一开始起步就得到迅速发展。近几届残奥会中国在举重、田径项目上均有优秀成绩产出。里约残奥会,在举重和田径两个大项上,中国运动员共收获包括金牌在内的46枚奖牌,在奖牌和金牌总数上都双双位居第一。
乒乓、游泳
乒乓球和游泳项目,是中国残疾运动员的优势项目,是中国体育在世界上的又一张“金名片”。历届残奥会,中国在乒乓球和游泳项目上均有金牌和奖牌进账。乒乓球“梦之队”风采不弱于奥运的中国乒乓球队,游泳项目上,中国残奥泳军也屡屡在国际泳池劈波斩浪,屡奏凯歌。
旱地冰壶
中国旱地冰壶运动经过一段时期的积极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扎实的群众基础和竞技实力。中国将目标转向冬残奥会的赛场,中国残联从2017年起,与中国残奥委员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密切配合,先后举办过旱地冰壶和雪上项目推广活动,组建了冰壶国家队、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国家队,开展了大范围的跨项、跨季、跨界选拔运动员工作,举办了全国性冬季项目系列比赛等。
冬季两项
冬季两项运动是残疾人越野滑雪比赛和射击比赛相结合的项目。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需借助身体力量和技巧射击来完成比赛。运动员在滑行时需保持精准的节奏,平衡身体重心保持直线滑进。在射击时需保持身体稳定,瞄准目标击发。此项目运动量大,极具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