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旗为什么换人?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由于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红旗。 例如,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和第一面国旗同时出现。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一面正式的旗帜被用作国庆日的国旗呢? 为什么第一面的红旗是苏联式的红旗? 我找到了答案! 因为在1949年前,我国的正规军被称为“国民革命军”,而国民革命军的军旗就是苏式红旗。 请看,这和我们现在的国旗是不是有点像? 所以啊,这面红旗其实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只不过后来我们嫌弃它不好,换成了一字国徽(见下图)。 这面一字国徽旗实际上并不是很正式,所以我们在1950年时又重新设计了现在的国旗。 这是因为在1949年底,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召集委员们通过了一项重要议案——决定采用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为什么要选择五星旗呢? 原来啊,这五星旗的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当新中国成立时,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严峻。 美国全力封锁我国,台湾问题也尚未解决。 而这时我们国内存在一个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因为过去受压迫,对共产党的政权不满。 于是啊,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放弃了工农武装割据,选择了“团结、友谊、进步”的方针,开始与民族资产阶级合作。
正是基于这种情形,我们的国旗有了五颗星。 它们分别代表——工人阶级(黄星),农民阶级(赤星),城市小资产阶级(蓝星),民族资产阶级(绿星),以及充满正义感的士绅阶层(红星)。 所以,现在的国旗其实是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象征。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中国国旗,也称作五星红旗,它的设计者是曾联松先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国旗图案,曾对曾联松先生的设计作了修改。
国旗的修改者,是一位开国元勋,他就是时任华北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
为什么说五星红旗是修改后的五星红旗?因为,曾联松先生最初设计的五星红旗与现在的五星红旗,有很大区别。例如,曾联松先生设计的原五星红旗,大星里有镰刀斧头,四个小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大星里的斧头和四颗星的底部都是尖的,这在中国文化观念里有“四面楚歌”、“孤掌难鸣”的意象,不吉利。1949年7月,新政协筹备会向国内外发布征稿启事后,曾联松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应征。他的设计稿寄出后,便很快淡忘了。
后来,曾联松接到在延安时的战友、时任上海地下党工矿委员会宣传部部长熊胆的电话,告诉他设计的国旗图案被选上了。曾联松觉得难以置信,以为熊胆在开玩笑。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决议。这一决议公布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赞赏者有之,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原设计稿修改后有损原作者的荣誉。
10月13日,毛泽东、周恩来专门就此批示:关于国旗事,如有修改,照条例应征得原著作人同意,复电胡耀邦即转告曾联松,征求他本人的意见,如果他亦认为可以修改,即不再追查此事;如果他本人认为不能修改,即应向他说明情况,为采纳他的原图,已给以表扬与奖励,但制作时对原图作了修改,深表歉意,今后须以此为鉴,今后应征者应知悉。
10月15日、17日,原作者曾联松两次回信,表示尊重中央,完全接受中央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