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怎么踢职业?
中国足球的问题不在于青训,青训只是结果,不是原因。中国足球的问题出在足协身上,从甲A到中超,钱没少花,球队也没少建,但是球员的水平越来越差,赛场上的思维僵硬、跑位混乱、配合生硬、出球失误连连。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教练换了一个又一个,训练方式改了一次又一次,但是成效甚微。 我想说的是:足球是一项群体运动,需要的是整体的提高,而不是单靠几个教练就能实现的。 什么是群体的提高?提高的是整个联赛的水平,是整个国民参与这项运动的水平。你只换了主教练,而其他教练组成员,参赛队员,后勤保障没有一项跟上,那就是舍本逐末。
为什么现在篮球进步很明显?因为篮球改革是从基层开始的,我们从幼儿开始培养篮球的意识和技巧,从小学到大学不断输送优秀的人才去参加高水平的比赛,我们甚至把NBA带入了中国,让无数青少年以NBA球员为榜样而努力。 我们看看CBA的水平,再看看NBL的水平,两者差距明显吧?但是几年后呢?只要坚持,这个差距会渐渐模糊,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某一天我们能培养更多像林书豪这样的国际球星,那才是中国篮球的根本所在。 而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从基层抓起,我们的年轻球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知道哪些动作是犯规,哪些是不犯规;甚至分不清越位和手球的界限在哪里。这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灌输才能形成的认知。而我们目前的灌输还是依靠几场培训,几本指南能解决吗?不可能的吧。
在国内想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其实条件并不复杂,首先在中国足球协会的官网上会有每年职业联赛球员注册的相关信息。在注册要求方面有国内球员和港澳台球员的要求,国内球员主要就是指中国大陆的球员。首先你要有一张中超、中甲、中乙以及五人制等职业联赛球队的的合同,这个合同必须是由《劳动合同法》所规定要求的合同,而不是训练协议之类的东西。在签订合同之后就可以通过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的注册审核,正式成为中国的职业球员。港澳台地区球员除了要满足和大陆球员一样的合同要求外,在注册审核时还要补充提交由中国港澳台地区相关部门开具的6个月以上无犯罪记录证明和中国公安部开具的6个月以上有效身份证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合同,所以要想成为职业球员,通过各种青训和足校渠道成为中超、中甲、中乙等职业俱乐部的梯队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线队成员,从而拥有职业合同是最主要的途径。
在这些合同要求等限制之外,中国足协每年也会在注册政策上推出一些规定。有一些特殊条款在这些条款满足时一些非职业球员也可以直接在中国足协注册成为职业球员。首先就是学生军条款。这个条款主要是为了帮助那些学业还未完成的优秀年轻球员解决后顾之忧,2015年时中国足协推出这个条款时就规定应届高中毕业生球员或17-18周岁的球员在和俱乐部签订学训保障协议后,可以保留学生学籍,成为职业运动员。像韦世豪等年轻球员就可以通过这个条款进入职业联赛,得到更多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