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有意甲版权么2019?
有啊,昨天央视5+还播出了意甲的集锦呢 而且据我所知,今年央视买的是整个Eurosport(欧体育)的中国独家转播权,除了意甲之外,还包括了西甲、德甲、法甲、英超、欧洲冠军联赛、欧洲杯等等足球赛事。据说这次交易是5年6个亿。
至于为什么选择央视而不是某家互联网公司,我觉得首先是因为央视作为官方媒体,对于这些海外版权的监管力度肯定是要松一些(相对);其次,虽然互联网公司的带宽更大,付费意愿也更强,但央视的传播力无疑是远超其他平台的,至少对于海外球员来说,央视直播或者录播一次比赛所能造成的影响要远大于互联网公司。况且这次意甲转播中插广告也是央视的常规操作了……
最后,虽然之前央视一直跟进英超的转播,但是德甲和法甲的比赛直播时间大多在周六凌晨,而英超多在周日,加在一起周末几天的时间确实无法保证全部看上,而央妈此次引进了整个欧体(除沙超外)的版权,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 另外补充一点,由于现在海外球星来华参赛的频率越来越高(比如刚刚结束的恒大对鹿岛),如果央视能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说不定将来还能搞出个“洋排球”、“洋篮球”……甚至是“洋羽毛球”来……(嘿嘿嘿)
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艰苦卓绝的拉锯战之后,2019-2022赛季中超直播版权争夺终于尘埃落定:优酷体育获得了中超PP体育中超直播版权的90%以上权益,而剩余权益则有体奥动力自行运营。从“三国杀”到大结局,这场中超争夺战也终于落幕。而随着本土职业足球赛事的全部丢失,包括央视在内的国内广播电视势力也正式退出了体育赛事直播平台的争夺,转而发力自制IP。
体育赛事转播权被新媒体平台“通吃”
事实上这并非新媒体平台在体育直播领域斩获的第一场胜利,2015年下半年,乐视体育获得英超大陆地区3年独家转播权;2016年,新英体育以7.33亿美元签下2017-2021共5个赛季西甲版权,爱奇艺获得全部新媒体端权益;PP体育签下2015-2018年德甲大陆地区全媒体版权;腾讯体育独家运营F1付费数字信号……
从英超到西甲,到德甲、意甲和法甲,五大联赛几乎全被新媒体所垄断。以PP体育和腾讯体育为代表的体育垂直类新媒体平台和以优酷、爱奇艺为代表的传统视听网站,开始主导体育IP的争夺。与在职业足坛的“通吃”相比,新媒体在一些带有民族情结的体育IP中尚未形成碾压之势。以中国排球联赛为例,排协在公布新周期转播版权的售卖情况时表示:传统电视媒体(央视和地方台)将获得免费权益的新周期排球联赛直播版权。
版权交易的“买方市场”渐行渐远,经过资本砸钱的盲目扩张阶段之后,新媒体平台开始“勒紧裤腰带”在一些缺乏竞争力的IP中开始与出售方讨价还价。
自制是广播电视体育“破冰”唯一道路?
在如今的体育版权交易中,除了愿意“大出血”的互联网巨头,传统体育媒体平台在版权售卖方“坐地起价”的情况下,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失去了本土体育赛事这一根本支撑之后,传统广播电视机构在体育直播领域的“竞争力”也将持续下降。面对新媒体围剿,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出路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失去重大赛事直播权虽然会对广播电视体育产生重大打击,但不会带来“灭顶之灾”。体育节目的构成体系并非单纯的体育赛事直播,延展的资讯、访谈、数据分析栏目依然存在。
以英超为例,失去英超独家版权确实让CCTV5和各地体育台损失了收视率和关注度。但是,在失去版权的情况下,CCTV5和各地体育台的英超相关时段的收视率并未大幅跌落,并没有出现收视率暴跌的情况。这都说明在失去了有完整观赛需求的体育直播IP之后,电视体育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当然,与体育直播节目相比,延展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毕竟要相对弱化,尤其是与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相比,电视体育在制作、传播上已经全面处于下风。电视媒体的弱化已经不可逆转。
面对这种情况,广播电视体育想要“破冰”只能走一条康庄大道:发展自制IP。从国外电视体育节目制作与运营方面学习经验来看,发展自制IP已经成为电视体育节目制作与运营方的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体育电视比较发达的国家,自制栏目在各体育电视频道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体育自制栏目并非体育新闻或者是竞技体育类体育事件的讨论,体育自制栏目需要从体育人的身上挖掘“体育故事”,并进行更深层次的“灵魂拷问”。
如今的互联网体育内容市场已经发展到可以与“IP争夺”分庭抗礼的程度,体育内容的“价值”开始回归。失去直播IP固然可惜,但是自制IP对于电视体育来说,或许能够发挥更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