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有多少规划球员?
卡塔尔人口200多万,但本国持证球员达到2000人左右,占总人口的0.1%。而在中国,2019年底相关部门公布的2018赛季注册球员数为55812人,约占全国13.95亿人口的0.04‰。
对于一个国土面积不及北京市大、人口仅相当于河北省邢台市的小国,能靠“全自产”的班底晋级世界杯,实在令人惊讶。而这支亚洲新军,其实是一场从上至下、20年不懈努力的规划的结果。
“归化”卡塔尔
卡塔尔的规划之路,始于1996年阿斯拜尔体育学院的出现:政府提供资金,从本土青年中挑苗子,引入顶尖教练培训,目标直指足球出线。阿桑奇曾在2017年曝光的一份邮件中称,该学院的“猎头”在全球搜寻未满12岁的外籍“童工”,被带到多哈后,不仅要接受严苛训练,还会被灌输“效忠”国王和祖国的观念,国籍和护照也在“赞助商”的掌握中。邮件中附有一份外籍球员名单,据称他们有的来自贫困家庭,是通过支付父母学费、提供住房等“利益”引入的。但阿桑奇的说法并未被证实,卡塔尔足协否认一切。
外界看到的是,从2003年9月起,阿斯拜尔学院在5年内连续拿到U14、U17、U20世青赛的第5名,令外界对这所“神秘学府”的兴趣陡增。2010年12月,卡塔尔拿下2022年世界杯举办权,学院的“输出”更是令其他西亚国家羡慕嫉妒恨。目前,学院拥有各年龄梯队的3000名孩子。
与“归化”成年国脚的亚洲同行不同,卡塔尔严格遵守了两大“规范”:一、不招纳成人的“大龄球员”;二、归化的外来球员几乎都是在U14年龄段前就“入籍”,成年后直接以本国人身份参赛,不会为其他国家队出场。他们从不公开提及“归化”,在该国语境中用的是“assimilacion”,意为“同化”,指在本土成长的外裔青年加入本国队。所以,外界见到该国各级大赛的国字号球队中,主力多是“高鼻子大眼”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从选苗、考察、挑选再到长期集训,需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卡塔尔政府的财力是最大保障。该国是全球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第三大天然气生产国,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逾6.6万美元,仅次于卢森堡和瑞士,居全球第三。与27个月薪上万的归化球员相比,其他中东国家“雇水军”宣传本国的花费,几乎都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