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排为什么弱?
竞技体育不是社会福利,也不是公共事业,它是商业经济行为的体现,所以从商业经济的层面去解读竞技运动的成功与失败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女排在陈忠和、蔡斌执教期间取得的成绩: 1973年,中国女排成立并参加世界大赛;
1981年到1986年间,中国女排先后夺得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奥运会冠军;
2003年和2004年,郎平两次执教中国女排,并在2004年带领中国女排重新夺回奥运金牌; 2015年至2016赛季,郎平再次执教中国女排,并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战胜东道主巴西队,拿下中国奥运代表团史上第28枚金牌(女排第3枚奥运金牌)! 而同期中国男排的成绩是: 1995年至1997年,中国男排降级,退出世界联赛;
1998年至2001年,是中国男排成绩下滑的时期,在世锦赛和奥运会等多届重大赛事中沦为“鱼腩”球队;
2002年,中国男排重返世界一流强队的行列,在世界杯赛场上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
2003年,中国男排获得亚洲锦标赛亚军;
2004年,中国男排世锦赛排名第九,刷新了队史在世锦赛上的最佳战绩;
2005年后,中国男排开始衰落,甚至一度降入乙级联赛。 可以看出,中国女排在同时期无论是训练水平还是参赛经验都远低于中国男排。但中国女排拥有铁打的意志品质——永不言败、永远拼搏,再加上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扎实的战术体系,从而创造了奇迹。
而中国男排虽然也有过辉煌的时候,但整体来说实力差距明显、状态起伏不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与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 从运动员来源来看,中国女排一直由国内挑选的优秀球员组成,而男排则有相当一部分外援,如巴奇(美国)、罗德尔(美国)、霍尔特(澳大利亚)等优秀的外援纷纷加入,提升了中国男排的实力。 但是,在外援政策下培养出来的中国男排并未能真正崛起,在成绩上也无法突破瓶颈。原因何在?难道真是人才储备问题?
我认为,中国男排在面对强大对手时所表现出来的心态问题才是导致失败的根源。足球场上常有“以弱胜强”的案例,那是因为弱者具有强烈的不服输精神和意志力,这种精神可以激发出潜藏在人体中的巨大能量,完成对强大的对手的超越。同样,在排球比赛中如果中国队能够克服心理弱点,发挥自身优势,也未尝不能击败世界顶级强队。然而,中国男排心理素质差的问题绝非空穴来风。
2001年世锦赛半决赛,中国男排先赢两局的情况下被德国队惊天逆转;2004年雅典奥运会,又是领先的优势下连续两个赛点被日本队翻盘……一次次好局被打垮,自信心一再被打击,中国男排最终溃不成军。而反观中国女排,越是艰险越向前,敢于挑战强者,才能在强手如林的排球世界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