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不出球星?
中国的土壤确实很难长出足球这样的“巨星”来,为什么这么说呢?
1、体制问题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这之前大部分孩子都接受着应试教育,踢球不仅占用学习时间而且不能考好的大学,所以很多孩子从小放弃了踢足球。而国外很多小孩都是从小开始练足球,并且一直都有专业的导师进行训练,球员的水平和耐力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国内的有些职业运动员其实技术其实并不比我好多少,但是耐力和体力确实是远超我的想象。这主要是因为从小就开始练的缘故。这是我们的体制造成我们和外国球员在基础上的差距。
2、发展问题 现在国内已经有校园足球联赛了,这个举措是很不错的,但是在一线城市相对比较多,那些小县城基本上是没有的,就算有也水平非常低。而在欧洲甚至是拉美,各个级别的联赛是非常完备的,这就造就了很多小将从小就有竞争环境,而我国的很多优秀球员都是从小在城市队比赛长大的(比如郑智、杨晨等)。如果从小就在一个高水平竞技环境下成长,我相信肯定能培养很多优秀的队员出来。而国内一些职业选手的水平跟人家从小练足球的差好多,这就是基础和天赋的问题。
3、人才选拔机制有问题 中国的国字号球队不管是U17还是U18甚至国家队,选拔机制都是有很大问题的,我觉得应该学习一下巴西的培养方案,从青训梯队开始选拔,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靠临时抽调一线队球员组成国家队参赛。要知道这些球员们平时在一起组队训练的时间都非常少,更不用说国家队比赛期间集中在一起共同训练备战了。这种临时拼凑在一起的国家队,战斗力能强到哪儿去呢?
在现代足球产生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人才辈出的欧洲一直称霸世界足坛,其中法国、西班牙、德国、荷兰更是人才济济、群星闪烁。为什么同样是人种,同样开展足球运动,人家出人才我们出不出呢?
法国、西班牙、德国、荷兰等国都是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经济基础雄厚,并且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在这些国家普遍地把发展足球运动看作一种产业,并且已经十分的发达。
法国、西班牙、德国、荷兰的政府都十分重视足球运动,拨专款从基层抓起,抓训练基地,抓教练,抓优秀后备力量,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训练和指导。在这些国家小孩子们踢球的条件十分地好,并且各级足球联赛十分地多,有国家级的、大区级的、省级的、俱乐部级的、职业级的、业余级的等。小孩子们从小就投入到这种环境中,通过不断地训练和比赛,不断地提高素质。同时在这些国家踢球是十分地普遍,参与人口特别的多并且十分地盛行,小孩子们从小就对足球特别地喜爱,十分地兴趣盎然。在这些国家,踢球的场地是十分地多并且是十分免费地,人们可以随处踢,这就比我们中国的小朋友有十分地优越性。
在法国、西班牙、德国、荷兰等国家当足球教练的待遇十分高,政府通过拨款、企业资助的渠道付给教练优厚的待遇,这就使许多有足球专长的人才到专门的学校学习,并且获得了足球教练资格证。因此就有十分多的合格的足球教练到基层去带小孩子们踢球,使小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正规和严格地训练。同时也使小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有计划地训练和安排。
在法国、西班牙、德国、荷兰等国家,人们十分崇尚英雄主义,人们十分崇拜英雄,只要你在绿茵场上有十分好的表现,那么你回到自己的家里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你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你将感到十分地自豪和骄傲。你将感到做一个球星十分地有魅力,并且十分地幸福着。在这些国家对一个球星,他将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的喜爱,并且会有很多的歌星和影星会做你的女朋友,会和你去谈恋爱,甚至结婚生子。比如齐达内和一个影星就是一对幸福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