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的中国人?
首先,我强调一点,在多哈的中国公民没有“老乡会”或者“领事馆”之类的机构帮忙组织团结起来。 所以这个问题问的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因为多哈是中国在中东的石油基地(中国海油)和物流枢纽(中远集团)之一,所以当然会有很多中国人的企业或产业在那里建立基地。 而这些企业和产业所需要的各种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自然是来自中国国内,所以会有很多的中国人去那里工作。 但是由于这种基础和行业的限制以及中东局势的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多哈的中国人并没有形成大规模集中居住的现象,所以在街上看到黄皮肤黑眼睛的陌生人彼此不认识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而所谓“老乡”的概念对生活在多哈的千百万中国人来说根本没有意义。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移民海外还是旅行、留学或是打工,每个走出去的中国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不仅代表了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代表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壮举! 我在多哈机场的入境登记处的墙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标语——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游客(或居民)。很暖心。
截至2022年底,多哈地区常住华侨华人共有8594人(含未注册人员),另有短期中资机构工作人员14531人(含未注册人员)。在多哈地区的华侨华人中,中国香港特区居民1711人,印尼归侨5253人,中国内地居民约为1481人,中国台湾省居民161人。由于缺乏关于多哈地区华人社团的相关数据,在此仅提供关于华人社会活动的信息。
华人社团活动
多哈华人地区内有多个华人社团,如华人华侨联合会、华人商会和印尼归侨社会等,他们为在多哈生活的华人华侨提供各种服务。多哈华人华侨联合会成立于2019年8月20日,是一个由多哈各界华人华侨共同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社团。联合会的成立旨在为华人群提供文化交流、商务合作和公益服务等平台,促进华人在多哈的发展和融入当地社会。联合会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春节晚会、中秋晚会、端午晚会、国庆晚会等,丰富华人的文化生活。
华人商会则是在2019年2月26日成立,它是由在多哈从事经商活动的华人华侨组成的一个商业组织。华人商会的宗旨是为会员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维权等服务,促进会员之间和会员与当地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会员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华人商会还与当地政府部门和商协会保持密切联系,反映会员意见和建议,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印度尼西亚归侨社会是在1978年成立的,它是由1965-1966年间从印尼回国后重新移民到卡塔尔的印尼归侨及其后代组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社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归侨的权益,关心归侨的生活,传播印尼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与印尼和中国的联系。这个社会经常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教育援助、医疗服务等活动,为归侨和社会做出贡献。(注17)
华人与其他族裔的互动
多哈华人地区与其他族裔之间存在相互隔离和相互交融的不同现象。由于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华人在多哈往往和其他人交流不多,而更多地集中在自己的社区内。他们的社交网络通常由同乡、同学、同事等关系构成,他们对其他族裔的看法也比较刻板和保守。
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学习、旅游等原因,华人在多哈也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人接触和交流。他们对其他族裔的了解也逐渐增加,对他们的态度也越来越开放和包容。他们之间也会产生爱情、婚姻等亲密关系,甚至有一些人会成为多哈的永久居民。他们为多哈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贡献,也有文化上的碰撞和融合。(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