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和武术的区别?

薛思沅薛思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句明世宗朱翊钧对武当武术的论述(《古今图书集成》) “其术精严,有节度,动合机宜,于御敌制胜之道备矣” 也就是说,在明朝皇帝眼里,武当武术已经达到军事技能的要求了。这是中国武术得到官方认可的高度。 (当然啦,明世宗也是个武艺高强的皇帝,他的武功是少林派武术) 我们再来看现代官方对于“散打”的定义——一种以踢、打、摔结合为一体的竞技体育运动。注意,它是运动!而且是有规则的体育运动。

再来看传统武术的竞技形式——擂台搏击。它的规则是在拳种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例如拳击、泰拳、跆拳道等。都是通过规则限制来达到项目上的统一,使得选手可以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长处而避开对方的优势。 但无论什么样的格斗技,都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力量,耐力,灵敏。武术里对这三个素质进行拆分,组合出千万种技战术。

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把各种不同的技战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标准。所以现在的武术比赛都是按着这个方向努力——拳击、泰拳、柔术等等混合使用。 不过,如果从技击实用性出发的话那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古代武林讲究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术能取得这样一个地位离不开它丰富的实战阅历——元末群雄并起,各路义军大多都尊少林为武林盟主,许多战斗都要与少林派出席,这给了少林弟子们很多学习借鉴的机会;到了清康熙年间,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江南地近湖广,人多习武;江北地近京师,人多勇悍”,说明当时南方武术已经成熟,北方人开始南下向南方人请教武术了,因为南人习武已有相当造诣;乾隆末年,民间出现了一种新拳法“太祖长拳”,据说它的招式都是当年宋太祖打天下的阵列变化来的,这种拳法在南方迅速流传,说明了南方人在技艺上已经自成一家了。

支马支马优质答主

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气节、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国术”这个名词在20世纪上半叶一度取代“武术”而在中国盛行,就充分显示了武术与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历史渊源。 国术一词早在清末就已出现,辛亥革命时期,一批革命志士以武术为工具从事反清斗争,他们将武术与革命事业结合起来,赋予武术以民主革命思想,创立了“中华国术保存会”。后来,这个名词被广泛使用,不仅在民间普及,在学校也在推广,特别是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国术一词被正式官方化、制度化。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武术的革命内涵逐渐成为民族体育的一部分,而195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撤销机构改建为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国术这个词也逐渐从社会和人们的头脑中消失,1958年之后社会上再提到武术一般称中国武术或中华武术,而不再使用国术一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