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火箭队?
因为“箭”,是中国的最后一根弦! 航天,是个极为烧钱的行业(尤其初期),而且短期内没有效益。所以长期被国家“遗弃”在角落,靠政策维继。直到…… 直到03年“神舟五号”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中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航天员后,航天终于等来了春天。从那时开始,国家对航天的投入不再设下限…… 对,就是这么任性!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2月1日,中国第一艘极轨轨道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然后就是921工程(嫦娥一号、二号)和载人航天了——这些可是连美国都未曾全部搞定的超级工程啊! 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而这些成果的取得又有赖于“两弹一星”奠基的成果。
如果没有当年的“两弹”,就没有今天航天大发展的坚实基础;如果没有当年“一星”,我们也许永远也实现不了自己的载人航天梦!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航天实力,都是几十年前白手起家的结晶。今天的中国人应该为有这样的先辈而自豪! “两弹一星”中的“两弹”已经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伟大的时代!
秦靖优质答主中国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地地战略核导弹部队的代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与陆军、海军、空军、战略支援部队并列。
这个军种最早始建于1966年7月1日,刚创建时定名为“中国战略导弹部 队”,受国防科工委和解放军总参的双重领导。1966年7月由直接管理中国核导装备科研试制的“第五研究院”和地地战术、战略导弹部 队,即分别隶属炮兵和防空军、刚从沈阳和长沙开赴河北怀来县三堡子(今河北省涿鹿县)的“地地导弹第一支 队”和“地空导弹第一支 队”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地战略导弹部 队”领导机关,1966年8月15日宣布正式成军。
该部 队1966年12月至1967年10月曾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军种”,对外代号“红火箭”,1967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又称“卫国 战争卫星战略导弹反洲际战略弹道导弹部 队”。
中国战略导弹部 队成立后,总参作战部、总参防化部、炮兵部和国务院外事办及国家计委、二机部、五机部、物资部、科委、财办、外经部分管该部 队。
1966年7月至1978年10月,由国防科工委直接领导,1966年8月至1990年以前的历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黄 明传、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孙 其 玉、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杨 成武、昆明军区司令员李 达、第二炮兵副司令员周 国 章等历任第二炮兵三总部合署办公的代司令员。
1978年10月经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总参谋部直接领导后,历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陈士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伍 人 云、第二炮兵副司令员刘 培 息、第二炮兵副司令员曹 哀 珪、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 辈 萨、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命数字师首任师长王 道 义等军衔级别较高的将 领担任该部 队代司令员职务。
1990年起,第二炮兵成为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战略归属总参的独立大军种。2013年3月4日,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建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向大会主席团提出了关于将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的议案。
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更名火箭军。
所以中国火箭军的前身确实是第二炮兵,2015年才正式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