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足球叫什么?
蹴鞠(cù jū),中国汉代至清代一种踢球游戏,在《史记》、《汉书》等书中都有记载,最早是军事训练项目,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民间流行的娱乐活动. 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中的汉初帛画中有两人踢球的图像;1956年至1959年间陕西西安唐长安城韦家巷与刘家巷遗址中挖出不少唐代蹴踘用球。这些文物证明了当时蹴踘运动的盛行及其发展过程。 到了宋代,蹴鞠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宋朝时官员的俸禄分为几部分发放,其中就包括“蹴鞠钱”。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武臣之俸以米麦、布绢、钱、粟、麦,其杂用有茶、有盐、有曲、有炭、有酒、有醋、有细色,有菜子,有草料,有牧地,有庄田,有薪蒿、有糜鹿、有牛具、有耕牛、有驴,有马刍粟,有鞠(蹴鞠)钱,有弓箭,有器械之用物……。凡内侍给赐皆杂用金银、匹段、茶、麴(qū)之类,又给鞠钱。”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宋代对“蹴鞠”是非常重视的。除了发给“内侍”——宫女和太监们用于踢球的铜钱外,还有专门用来购买材料的鞠钱。由此可见蹴鞠在当时社会上的普及率和人们对于这项娱乐活动的热爱程度了。
至于为什么在宋代踢得最好呢?大概是因为当时的皇帝们都喜爱这个项目吧!比如说仁宗赵祯就是一个十足的球迷哦。他的球技很好,经常在皇宫里举办蹴鞠比赛。因此,他身边的人都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并经常和他一起切磋。
其实除了宋代以外,明清两代也有关于蹴鞠的记载。明末清初的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名著《聊斋志异》中就写过一篇关于蹴鞠的故事——《崂山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