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这么骗犯规?

云丽云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会分两个部分进行解答,一部分是关于如何运用规则来欺骗对手,另一部分是关于是否能用规则来解释所有的行为(即是否存在这样的判罚)。

第一部分:如何用规则去“欺骗”对手 首先明确一点,利用规则去“欺骗”对手是允许的,也是合理的,但是需要明确的是: 1、利用规则去“欺骗”对手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可能不仅是金钱上的,也有可能是时间上的——因为每犯一次规,都要接受相应的处罚; 2、并不是所有的动作都可以用规则去解释,或者说并不存在一个绝对正确的评判标准,来决定某一个动作是否为犯规。对于不同裁判的不同理解,对于同一动作的看法也会不一样。所以才会有“可上可下”的判罚标准。在规则的范围内,是允许有差异性的判决的。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就可以讨论一下如何使用规则去“欺骗”对手了。 第一种情况,当对方犯规后,我们要求裁判来看录像回放时,如果回放显示对方的犯规确实是一个犯规,那么我们赢得了比赛的一个关键筹码,此时我们可以选择惩罚对手,以获得更多的积分。当然,在罚球之前,我们可以假意质疑裁判的判断,加深对方心理的恐惧,进而增加自己获利的概率。

第二种情况,当对方犯规后,我们通过回看发现,由于某种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视频剪辑)造成的时间差,使得这次犯规并不成立。这时候我们要么选择承认运气对我们有利,放弃这一次的罚球机会,通过加赛来获取足够的积分,要么选择在对手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规则去“欺骗”对手,获得这次罚球的机会并加星。

具体操作可以是由球员故意犯规后,由助教或教练假意质疑裁判的判罚,进一步引起对手的猜忌,然后趁对手怀疑的时候,快速将犯规球员拉开,防止其继续犯错。

第二部分:能否所有行为都用规则来解释 不能。 即使是最专业的运动员或最资深的裁判,也无法完全准确地界定每一次犯规的具体描述。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项目,是拥有大量不可控因素的存在。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运动员都能够时刻遵守规则,也不能苛求每一位裁判能够对每一个动作都做出最准确判断。

才有了可上可下的判决尺度。只要大致处于公平的原则之上,就不必苛求每一分的判定都必须毫厘不差。否则足球比赛就需要测量每个进球的距离,排球比赛就应该精确到每次触球的弧度大于多少才算是过网等等,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即使对手通过不合理的行为获得了利益,我们也只能自认倒霉吗? 也不是。 虽然我们无法要求裁判一定就遵循某个固定的模式去执法,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球员,应该尽量让自己的行动趋于合理,减少对裁判工作的压力。一旦我们的动作越过了合理的界限,而裁判又未能及时提醒的话,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的冒失负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