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反胶胶皮度数怎么选?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粘性”和“海绵厚度”两个概念,因为它们会直接的影响到套胶的性能以及套胶的选择。 粘性,可以理解为胶粒表面的粘性;而海绵的厚度,则指的是海绵的密度(每平方米海绵的重量)。 目前市面主流的套胶,其粘性和海绵的密度大致如下: 如果不清楚这几种类型套胶的区别,可以参考我之前写过的这篇 了解了套胶之间差异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正题了——如何根据手指能力选择套胶的度数。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问——怎样根据自己的打法类型选择套胶的度数。 因为不同打法的运动员对套胶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同一套胶可能会有不同的使用者,且都能发挥一定的效率。
以直板快攻型选手为例,考虑到其台内控制不够,发力机制不完全,我们就不太建议选择含有机海绵的套胶。 而一旦选择了这种类型的套胶,由于海绵的弹力会被大幅度削弱,从而影响其进攻的能力。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直板快攻形选手都不适合用含有机海绵的套胶。如果这位选手能够充分打开关节,并且能够较为完美的运用爆发力,那么即使选用含海绵套胶也能发挥不错的效能。 针对这类选手是否要选择含机海绵的套胶,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能否很好的掌握发力技巧。如果能,则可以选择;否则,就只能退求其次,选择颗粒较硬、弹性较好的套胶。
同样,在反手位如何选择套胶的度数也是如此——必须先明确自己打法的特性,然后再结合套胶的特性来作出选择。 以弧圈类打法为例,由于他们在使用套胶时往往具有较好的手腕力量,且能很好把控发力和击球点,因此他们通常都能较好驾驭高粘度的套胶。 相反,对于颗粒稍软的套胶他们就未必能很好地适应了。
所以,根据手指能力的不同,我们并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最适合的套胶度数。只有多试、多练,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目前市面上的反胶胶皮一般从1级到12级,数字越高摩擦越强,如果用国乒的拍子来举例(不一定完全对应):1-5度对应的是红双喜纯天然有机胶皮(比如快弧胶皮、生胶、 长胶等),这类胶皮的摩擦性能弱、弹跳高、击球速度快、落点长(球落地之后产生的旋转少,因此容易过网、甚至下沉,落地之后弹跳很长)。打横板时出球基本没有旋转(像马龙、樊振东他们如果用生胶、长胶或者快弧去打横板的队友,接球方是很难受的)。打直板基本没有直板快攻打法,生胶长胶都是偏横板搓攻打法的。因为这类胶皮的底劲很强,因此更适合用在套胶上(大芯为薄海绵或者硬质纤维板的胶皮组合),如陈建安、 赵子豪经常使用的生胶套胶。
6-10度对应的是红双喜D和M系列(比如D41、M52),这类胶皮的摩擦性能比较好、弹性适中、底劲适中、击球速度适中、落点长短适中。6-8度适合横拍两面反胶使用者,尤其是弧圈打法(目前国际乒坛绝大多数选手都是横板两面反胶)。如果是直板选手,6度可以打正手,也可以打反手(比如徐海峰等目前极少数的直板两面用反胶的),7、8度的话多数用在直板正手。(其实目前多数直板选手也是采用两面不同的素材,比如马龙、樊振东、许昕、王皓他们年轻时使用的都是生胶或者生胶套胶作为反手,主要就是生胶落点长、弧线低有利于他们制造快速衔接。)因为这类胶皮的底劲适中,因此适合用在底板上(大芯为厚海绵的胶皮组合),比如许昕曾经用的生胶就是打厚度为3.2mm的底板。
10度以上对应的是红双喜的M80、MX,这类胶皮的摩擦性能强、弹性小、底劲小、击球转而慢,落点比较短。因为这类胶皮的底劲偏小,可以打3.5-4.2mm的厚海绵,因此速度较慢,这类胶皮一般都是打横板,而且更适合用在一二套拍上,比如张怡宁曾经用的729(MX)就是击球旋转强但速度较慢(当时她主拍3.2、副拍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