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在中国怎么样?
先亮身份,网球爱好者,三级运动员,有网检(未过级) 首先说运动量,打一场网球消耗的热量估计和打篮球差不多,但篮球运动强度更大,因为需要不停的运球、上篮或投篮。
其次说技术含量,网球应该算是所有体育运动中技术含金量较高的,不是夸张,因为我见到很多打篮球的所谓高手,各种运球上篮投篮,但基本没有任何战术意识,传球视野极其狭窄,而网球就算是最业余的水平,对技术和战术的理解都比其他人高很多。所以有人说网球是一项高端运动,一点也不假。
最后说普及程度。我觉得网球在我国属于小众项目,原因也很简单,学网球不便宜(俱乐部会员费+教练费+器材购置费+报班培训费),而大部分群众对于非主流运动项目的接受度不高;另一方面,网球作为国外流行运动之一,我国对外国体育文化的接纳度也很有限。
不过随着经济的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网球这项运动中,比如最近非常火的李娜,还有前一段时间张帅大满贯的双打冠军,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网球的魅力。 我自己是从高中时代开始接触网球,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一个县城可能都没有一个正规的网球场地,所以练球基本是在水泥地上进行,现在回忆起来,苦是真的苦,但也真的让我坚持下来了。
大学时代是网球陪伴我最美好的时光,和同学一起打球,参加比赛,虽然技术不断进步,但身体素质却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突飞猛进,逐渐下滑。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平时繁忙的工作让我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到网球的训练当中去,只能周末去球场练习,感觉身体机能下降得特别快,很多以前不会犯的错误开始层出不穷,技术水平也直线下滑。
于是我开始担心,如果以后退休了可怎么办,总不能天天看着球拍慢慢发霉吧!然后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希望保持住当前的技术水平,不至于退步太快。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负担,让我很多时候觉得身心疲惫,有时真想彻底放松一下,玩会游戏,追追剧也无妨,而网球这种贵族运动,似乎已经离我的生活很遥远。。。
网球运动在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辛亥革命时期,宋美龄、宋霭龄、宋庆龄三姐妹以及当时的女革命家何香凝等人都非常喜欢和擅长这项运动。1912年在天津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网球队。1915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球场。1924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球俱乐部。
从40年代起,张汇泽、李芳怡、赵娜娜、陈莉莉等中国女选手先后多次获得过远东运动会网球比赛的冠军。50年代起,男子选手逐渐脱颖而出。1956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网球比赛中,涌现出周南海、肖昆、韩岩、姜式智等一些优秀选手。在1974年第7届亚运会中,中国网球队分别获得了男女团体、男女双打、混双等5个项目的冠军。在1979年第8届亚运会中,中国女队又获得团体冠军,并获得男女双打等4项亚军。从80年代开始,中国选手开始频频在重要国际比赛中夺魁。1980年春节前夕,由中国选手朱迪、李芳组成的国家女网双打组合,在日本横滨举行的25万美元大奖赛上一举夺魁,这是中国网球历史上在国外比赛中获得的第一个冠军。
经过艰苦的奋斗和卓有成效的训练,使中国网球运动的竞技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一大批优秀选手的脱颖而出,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打好网球的信心。1984 年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李心意、朱本强、谢轶颖、吕嘉、欧阳云菲参加了男女单打和男女混合双打的比赛,首次实现了网球运动员参加奥运会零的突破。
随着网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一批新建的各地区、各部门的网球队和网球俱乐部相继成立。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沈阳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近30多个俱乐部。1978年,中国网球协会正式批准在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球专业队(现名为北京首都网球俱乐部)。在国家体育政策和“积极发展协会、俱乐部和培养人才、少搞工程”的号召下,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指引下,人们开始对拥有“世界绿色朝阳产业”之称的网球运动在物质方面和人才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使网球运动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上地信息产业开发区、朝阳区的亚运村、崇文区和东城区及上海、广东、辽宁等地都有些企业家投资兴建网球场和开办俱乐部。特别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市海淀区翠湖南路成立了中国网球第一个专业性的国家训练基地——“中国国家网球训练中心(翠湖)”,占地面积为20000平方米,拥有室外红土场、人造草地球场、天然草坪等35块场地和其他附属设施,投资近3000万元,由中国网协负责管理,为专业和业余选手段、教练员和官员的学习、交流、训练和比赛提供了方便,对促进中国网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60多年的不断努力发展,中国网球不仅在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和场地建设等硬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而且在制度建设等软件方面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实行了统一的训练大纲和竞赛制度,还建立了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以及网球师资考核和运动员技术等级制。特别是从90年代以后为了推动群众性网球活动的开展,使中国网球运动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体育基础,1991年12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正式在全国开展了“全国网球队、网球队员等级及称号制”,1992年1至6月在全国各地组织进行了第一批全国网球队和网球队员的申报和考核工作。此外,1993年5月在北京海淀网球中心举行的第一届全国U—15网球冠军杯赛和1994年在昆明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U—15冠军杯以及在北京和武汉等地先后举办的第一、二、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都是中国网球在推动群众活动中取得的好经验、好成绩。1995年全国参加网球活动的爱好者已超过1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