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争球如何判罚?
这个问题,我刚好在一个月前看过一场视频,可以说说。 视频中这场比赛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小组赛阿根廷对阵伊朗的比赛的下半场,伊朗门将波斯特科洛因为手忙脚乱导致自摆乌龙,进球有效。这个球是怎么进的?也就是怎样判断争顶失败而判给对手进球呢? 其实当时场面很复杂,两队拼抢,同时有越位嫌疑的伊朗球员先犯规破坏了阿根廷的进攻,随后直接引起冲突,裁判果断吹停比赛。但通过慢镜头显示,这两个动作几乎是连续的,也就是说,从两人犯规到造成威胁,这一过程中,越位是成立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进球确实属于越位。 但这里就有意思了,这个进球真的属于越位吗?其实很多专业解说在此时都会说,虽然越位但是……,然后话锋一转就开始分析另一个点球了。那么什么是“越位”呢?国际足联定义的越位是在对方半场,而且接球一瞬间处在对方最后一名后卫和门线之间的位置,就算越位,这实际上是一种故意犯错的惩罚性处罚,但这个错误不能产生进球。而此球明显不是,因为如果按这个标准判决,这个球根本不存在,因为双方都在拼命争夺,不可能出现这种机会。所以说,在这个视频里,这个球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进球。
那为什么最后裁判还是确认了这个进球有效呢?我想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个球发生在攻转守的过程当中,而且此前双方都有犯规,所以这个球的判定有一定的难度;二是这个球是门线案,由裁判或者第四官员通过门柱上的摄像头监控确定;三是这个球发生在双方体能下降期,为了不影响大局,这个球就做了个手忙脚乱的背景,让球员主动失误,从而避免了更复杂的判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球虽然是越位,但不违反足球运动的本质——这是双方集体犯错的结果,应当视作有效。当然,这样的判罚会引起争议,但这也是足球运动的魅力之一吧!